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教育 > (转)不能缺失的“善良教育”

(转)不能缺失的“善良教育”

2013年04月08日 18:40:14 来源:原平市第一小学 访问量:358

    在重庆市的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新开发区,有四个未成年人深夜在街头游荡时,遇见躺睡在花池台上的流浪汉,他们只因“没得事耍,为了寻求刺激”,竟以“看不顺眼”为理由,便不由分说地拿着棍棒冲向熟睡的流浪汉,对其进行残酷无情地暴打乱踢。流浪汉一边央求一边跑着,这几个未成年人丝毫没有怜悯之心,竟然还骑着摩托车去穷追猛打,很快,这个无助的流浪汉头破血流,昏死过去……
    几乎是同一天,云南省昆明市也有几个闲得无聊的未成年人,遇见一只很瘦弱的流浪小狗,为了寻求刺激与取乐,他们竟是这样地虐杀这只可怜的小动物:他们先将小狗的嘴强行地扳开,再将鞭炮塞满了狗嘴,然后点燃引信立即将狗抛向空中,紧接着半空中传来猛烈的爆炸声•••••显然,可怜的小狗那惨不忍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
       

    最近又闻,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位美丽少女竟用自己的高跟鞋那坚硬挺拔的鞋根对准一只柔弱的小猫眼部使全身的力气猛踩,导致那可怜的小猫在悲惨的嘶叫声中肝脑涂地,葬身于这少女的脚下•••••

   以上的一幕幕情景,让人不禁联想起北大学生伤熊与复旦学生伤猫事件。人们不禁发问:为什么这一件件丧失天良有伤人格和道德的丑陋事件,不仅发生在玩世不恭的青少年身上,而且也发生在才华横溢的大学生身上?这种价值观、道德观的严重扭曲不能不说是对我们青少年“人性教育”的一次严肃的拷问!

   古人云:“道”丧失后有“德”,“德”丧失后        有“仁”,“仁”丧失后有“义”,“义”丧失后    有“礼”,“礼”丧失后人性就全部丧失了,那么必然导致天 下大乱。这可以说千古警言。众所周知,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一开头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就说:“上善若水” ;《周易》里有千古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中国第一教育大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善良教育”就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论语》第一章《学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也很明了:你们这些后生子,在家自然要孝顺父母,外出自然要敬爱兄长,少说大话而诚实可信,博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事做好了,就可以学习文献知识了,等等。尽管这些旧的“善良教育”染上了较为浓重的封建色彩,但以“修身”、“仁厚”为立身之道在当今社会却是最需要的。这里的 “仁德教育”也就是“善良教育”,而“善良教育”就是“人性教育”! 有人说“虎如果没有虎性就不吃人了,而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 。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人性的善良是做人的底线!如果再放眼世界,“善良教育”也普遍为别国所重视,新加坡的“日行一善,为众生培植福田”活动,德国的“孩子与小动物共生”举措,无不是为在孩子今后做人的品质与修养中增添底色。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我们这样具有数千年儒家文化与文明史的国度,眼前的一代竟变得如此浅薄、愚昧、冷漠甚至野蛮?!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对孩子启蒙时期“善良教育”的缺失,这一关于人性教育的缺失应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本质的要求,特别强调了青少年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为我们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对青少年一代进行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以及给予他们正确荣辱观的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让他们“有德性,有灵性,有爱心,能从善如流,能敬畏生命,能知荣知耻,有善良之心,有怜悯之情”,应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编辑:张美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市第一小学 特此声明。